维生素B2.核黄素 Riboflavin
维生素B2.核黄素.Riboflavin
特性
维生素B2又称核黄素(Riboflavin),是属维生素B族群,是人体13种必需维生素之一。
核黄素是由黄素(异四氯嘧啶环isoalloxazine ring)及核糖醇(ribitol) 侧链所组成;它会以不同的型式存在於不同类型的食物中,蛋类丶肉类丶牛乳及乳制品都是核黄素的丰富来源。核黄素以游离或与蛋白质键结的型式存在於在乳类丶蛋丶强化面包和谷类中;而其他大部份的食物中则以辅酶衍生物型式存在,但有少部份以磷酸键结的型式存在。
核黄素在组织中可被合成成磷酸酯,而形成两种辅脢:黄素腺嘌呤双核苷酸 (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FAD) 和黄素单核苷酸 (flavin mononucleotide;FMN),此二种辅脢可弥补其他许多辅酶的不足处,因而有弥补群脢之称。
FAD丶FMN及磷酸核黄素等在人体中需经消化转成游离型式才可被吸收,核黄素多半会以非共价结合方式附着於蛋白质上,所以进入消化道後藉着胃酸及肠道酵素行水解作用才能释放出来。核黄素要到达组织多以游离型式并以载体运输方式通过细胞膜进行,但在脑中则以其辅酶素-FAD型式并以高度专一性的运输方式进行。
核黄素的辅酶衍生物FAD丶FMN可当作氧化酵素的辅因子;对於器官组织的功能运作丶碳水化合物丶脂肪及蛋白质的代谢过程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时核黄素也被发现可以结合自由基,避免细胞及DNA遭受破坏。视网中也有相当多量的游离核黄素存在,下眼帘浮肿时若补充适量的核黄素应可改善。
在人体中,核黄素的吸收以动物性来源较佳,铜丶锌丶铁丶镁等二价金属因为会蛰合核黄素及FMN而抑制其吸收,另外酒精也会阻碍核黄素的消化吸收。核黄素具有橘黄色的结晶物,很稳定且不受大气中的氧气影响,在水中溶解的速度很慢,於280℃时开始被分解,不溶於有机剂,酸性溶剂中穏定但在硷性溶剂及紫外线辐射下会呈现不穏定的情况。
多馀的核黄素会由尿液中排出,每日大约排出30%,在口服维生素数小时後,核黄素由尿液中排出会呈现萤光黄色接近亮橘黄色的化合物。
核黄素.Riboflavin
历史
1917年:科学家发现了维生素B2 (Riboflavin),但其原本在美国被命名为维生素G。
1879年:英国化学家亚历山大•温特布莱思(Aliaksandr Hleb;1981年-)发现在牛奶上层的乳清中可分离出一种萤光黄绿色物质。
1932年:Warburg and Christian 从啤酒酵母中萃取出一种新的黄色酶,并出提出该物质在细胞的呼吸作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933年:Kuhn 和他的同事从1000多公斤牛奶中得到18毫克的蛋白和乳清中,获得了晶黄色并具有可促进成长功能之因子,确认它为维生素B2,後来人们因为其分子式上有一个核糖醇而命它为核黄素
缺乏徵状
核黄素很少会单独缺乏,通常会伴随其他营养素一起缺乏,但若维生素B2缺乏时间较长时,则可能造成以下徵状:
口角炎(angular stomatitis)丶舌炎(glossitis)丶脂溢性皮肤炎(seborrheic dermatitis)及眼睛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