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怡魁博士的治學觀 - 認識大師 - 祝福平 陳怡魁 天目溶群 天目溶金 鎏金釉磁化缽(太缽)
字級:

陳怡魁博士的治學觀

(陳國臺老師)

陳怡魁博士的學問之淵博,凡與他接觸過或聽過他的課的人,無不佩服之至。

他小學時,讀到「太陽下西山」,他就質疑不對,他還特別搭車跑到桃園蘆竹鄉海邊,再次求證,回來後,跟老師說「書本不對,太陽是從西邊下海。」當時教他的外省老師還罵他胡說,找碴,讓他受盡了委曲。因當年國語課本是大陸過來的學者編的,大陸東臨海,西面山。但台灣四面臨海,西部臨海,太陽是從西面下海,也是事實。

「做學問要從人家無疑之處下功夫」,很多人看書都順著作者的思維,想當然爾,但陳老師能看出別人看不到的地方,找出問題,加以研究,他從小就有科學家發現問題的能力,也有追根究底的精神。

陳怡魁老師在年青時,就開始跟吳俊民大師學八字,基礎理論學過後,他就設法找大量的數據去分析、比較、歸納出自己的心得,應用得出神入化。

後來跟王德熏老師學風水,他都同樣利用大量的數據驗証,八宅明鏡、東西四命與東西四宅的相互關係,編出「陽宅學」的矌世鉅著,並將之帶入學院派的大學正式課程。

他早年跟孫培榮老師學針炙,別的同學只會跟著老師學如何下針,背口訣,他却想是否可改用不銹鋼針取代銀針,他發現可用後,並沒藏為已用。反而加以大力推廣到全國、全世界,凡有他的學生,所到之處都在使用不銹鋼針,嘉惠多少的醫生與病患。

他一直認為做學問不可以太自私而極限了自己,他常說「你的心胸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沒什麼好計較。」

他也勸學生要多看新聞,才能與世界同步。看電視也不能只看偏頗於某一政黨的節目,應看些比較客觀公允的節目。

他非常強調做學問一定要有創新的觀念,如果只會跟著老師屁股後面而不會創新的人不會有出息。

創新並不困難,只要將原來的東西,加減乘除加入不同量劑,就會出現不同的東西,但一定要去驗証他,這就是實驗室出身的人的科學精神,如此才能「一理通萬理透」。

2015-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