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食物來溝通
近來最熱最夯的議題是服貿協議所引發的學潮抗爭,許多人都想問問看陳怡魁老師的意見與看法,他仍一貫地表示這是觀念上與認知上的問題。
觀念上陳怡魁老師尊重每個人,有不同的政治理念與想法,正如同有人喜歡黑,也有人喜歡白,更有些人喜歡黑與白中間的灰色間層;所謂一樣米養百樣人,尤其是台灣這個多元化社會,不同的意見與聲音都能共同並存於公聽輿論上,嚴格地說起來並沒有真正所謂的對與錯,只有認同、不認同的問題。
這些社會運動中之所以會有抗爭與對立的狀況產生,乃是基於認知上的問題,在處理這些敏感的議題上,彼此間的溝通若稍有不慎就會引爆許多衝突,這樣的局面一但形成,往往一發不可收拾;本來只是觀念上的不同,到最後往往會演變成不同族群間的對立。研究了六十多年的固有中華文化與歷史,這些問題看在陳怡魁老師的眼中,早已見怪不怪了。
陳怡魁老師指出要解決各方歧見其實很簡單,就是出在一個「食」的問題上;引歷史的佐證來觀察,清代是一個值得我們研究的朝代,以中國的歷史而言,滿清是異族入主中原所成立的政權,在入關前滿人以游獵為生,入關後慢慢地接受漢人的農耕生活,自然在飲食上也接受漢人的食物,文化上也和漢人接軌;當初清政權成立時為消弭政治紛爭,大開滿漢全席,藉由食物上來調和滿漢間的對立,嗣後尊崇儒學開科取士重用漢臣,一番勵精圖治下開創了康雍乾的盛世,版圖之大國威之盛堪稱歷朝一、二,被整個中華文化融合後也納為正統,如今早已分不清所謂的滿漢之分,更無族群間的對立,這完全是「食」的影響,這也是陳怡魁老師一直努力研究與強調的。
學運暫時告一段落,但世代隔閡的問題日趨嚴重,每個家庭中一同共餐的時間也越來越少,大家都各吃各的,久了也就有各自的想法,意見上也就個自表述各抒己見,倘若遇到彼此衝突往往無從著手,努力溝通卻一直無法有效。陳怡魁老師說要有效地化解對立,就是藉由供應相同的食物與能量來產生共振,若要單方面僅靠思想觀念上的溝通,只怕說破嘴也是沒有用的。
沒想到這樣的一個棘手問題,竟被陳怡魁老師一語道破,這樣的概念非常簡單,但研究的過程卻很不簡單,這中間的實驗與印證卻花了陳怡魁老師六十多年的時間,才有這樣的定論,並創立出第六術「食」的定位。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第六術 食術發明人 陳怡魁大師」「中國五術第六術 食術」
邀您透過 祝福平 養生保健,參透致富成功根源! 免費講座邀您參與: 點閱 [活動看板/課程報名]
聲明:本文內容所提及之食物與維他命皆為提供保健方面建議,不具醫療與治病等藥效,請自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