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反目成仇之原因
自從我架設了個人的網站之後,也經常在網上和全球各地的網友交流,在『天生反骨』的頻道中,我選出了一位非常具有現代親子教育問題的典型模式來探討,並特別請教陳怡魁大師的建議和指點,以供參考;
這位網友顯然是位憂心忡忡的母親,她的留言大意如下:
『版主你好!我有一個十五歲的孩子,正當反骨階段,軟硬不吃。對他好一點,他就得寸進尺到讓我目瞪口呆。譬如說:讓他偶而可以帶女友回來跟老媽聊聊。當天半夜,他在未告訴父母的情況下,就把女友帶回家睡覺。
譬如說:不再管他電話一打一整夜,他就大膽到可以用家裏電話打朋友的行動電話一小時……。我已經輕聲細語極了,但稍有一字音調高八度,他馬上以此為理由離家出走,而且很有規律的都是在學校放假第一天。
他功課不錯,但行為讓我無法測度。我也很想像你,遇見一些不懂尊重別人的人,就聲言不理會。但他是我兒子,我無法如此。這次在學校放大假的第一天,他又故技重施,幾天下來,電話一通也無。
我很想去超級市場買幾個大垃圾袋,把他的衣物書籍等通通裝出去扔掉,以示決心,因為他不尊重我。我知道當然他會回家,媽媽除了唸唸有詞表示自己的傷心和對他的期望,也不打人又不痛罵(怕罵他又出走),所以出去玩樂幾天又何妨?但,真的當母親的就要這樣被吃定?別的孩子是怎麼過來這個反骨期的?我那個時代,物質精神皆缺,父母管教嚴厲,反而沒有這樣的事。唉!牢騷一堆,見諒見諒。』
筆者對這樣留言的回應是:
- 沒關係,謝謝妳讓我傾聽。
- 顯然,令郎聰明過人,會讀書也會玩。
- 相信妳一定聽過「寵子不孝,寵豬上灶」的俗諺,這確
實是一種很實際的經驗法則,所以,教育兒女應從0歲開始,從小就要給他們一個行為準則,而且賞罰分明,而不是因為嬰幼兒時期的可愛,所以過度溺寵,讓他予取予求,因為如果從小就給孩子予取予求的生長環境,他會認為「飯來張口,錢來伸手」是理所當然的,等到有一天,她沒有煮飯或者沒有給他錢,或者拒絕他某些要求時,他也就會「理所當然」的覺得是妳的不對。
4,當然,以上都是理論,沒有人天生就擅長做父母的,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開始學習做父母的,然後又不喜歡聽老人言;什麼「棒子底下出孝子」,因此總是免不了過度溺寵。因為我自己也一樣,我只有一個小孩,讀高三了,我也一直很寵他,真的是一次都沒有打過他,可是我內人對他的管教卻是有板有眼,從讀幼稚園起不准他晚睡或早上賴床,所以很快孩子就知道和老媽是不能討價還價的,也所以一直到現在生活都很規律,即使放假日也不會晚睡晚起,讀書也很自動,功課雖不頂尖,成績也能中上,而且行為也都合乎規矩,想想,小時候偶而不乖,被他老媽責罰甚至挨揍,雖然我總是十分不忍,可是現在看到孩子從功課到行為都不需我們操心,我也不得不同意老人家的經驗,孩子真的是寵不得。
最近中秋節,舍弟回來團圓,他那二歲的大兒子,只要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鬧,亂扔東西,而舍弟弟媳完全相信美式教育,認為「要尊重幼兒的人格發展」,不可以任意責罰,更是讓小孩子予取予求,不管孩子去玩任何東西,也不管玩得玩不得,從不阻止,於是CD、DVD變成飛盤,扔得滿地都是,名牌太陽眼鏡可以眼睜睜看著他用力分屍…別說打罵或阻止,連一聲嚇唬性的「哼」聲都沒有,我想,那些長大之後無法無天的,想必就是這樣從小被為人父母者一手栽培出來吧?
5,看看林口弒親案的林X岳,那正是從小任其予取予求的溺寵教育方式「栽培」出來的最典型的例子。
6,所以,教育孩子真的應該是從0歲開始,否則年紀越大越難教,尤其到了青春期,正是叛逆時期,更難教。
7,聽到有老人家抱怨子女不孝時,以前多少還有些同情,現在,我覺得那真的是一點都不值得同情,因為孩子從小就是一張白紙,需要靠父母去教育與塑造,孝與不孝都是父母自己一手教育出來的,孝子絕不是天生的,不孝也不是天生的,所以又有什麼好抱怨呢?
8,不過,浪子總好過呆子,呆子大概一生無望了,浪子卻可能有回頭的一天,我想只能寄望他自己稍稍成長之後懂得「幡然悔悟」才有可能改變吧。
9,抱歉,我一向直話直說,如果有不中聽的地方,請多多包涵。
以下則是這位網友的第二篇留言:
『版主!你說的很是。今晨跟先生分享你的看法,他說雖然我太心軟手軟,奇寵怪愛,但兒子在一年以前也都算好的…。(我先生在安慰我吧!哈
不過在先進安逸的國家裏,青少年的自殺率總是居高不下,小孩受不了一絲挫折。跟些老中老外的父母談過,總也是唏噓不已,顯然那套「愛的教育」「順著幼兒性格發展」似是而非的理論荼毒了我們。雖身為人母,也還是盲目。
又想到我自己家有四個孩子,爸媽生前面三個時,還年輕力壯,自然管教多多,水管、皮帶、拖鞋、捲起來的報紙都可以拿來當做教育工具。但到了么弟時,力氣都耗盡了吧,倒沒打過一下,凡事都是順著他到令我眼紅。但說真的,么弟後來也是最讓我母親頭痛的份子。
由你的話,想想眼前的例子,其實是有理的。這幾天我一直不能好好入睡,昨天有一位兒子同學的母親打電話來,也是找孩子的,才知道他們根本是早約好一堆人一起離家。但我兒子比較惡劣,他用的理由是我說話的某字有高了八度音。別人倒只是安安靜靜的溜走。
也許他們要去澳洲中部的沙漠探險什麼的,還是趁著雪梨奧運會的混亂要去做什麼偷雞摸狗的事,怕家長反對。但無論如何,都嚴重的傷了家人的心。唉!不知從何說起!也許今天真該去超級市場買那種特大的垃圾袋,把兒子的東西裝一裝再通通扔出去,給他回家時一個驚奇!』
筆者繼續的回應是:
『……雖然素昧平生,但是,站在同是為人父母的立場,還是很樂於與您交換一下心得。
1,責之切,是因為愛之深,是因為「恨鐵不成鋼」,但是,想想孩子從出生後第一次微笑,第一次發出聲音,然後牙牙學語,那種可愛有令人疼惜的模樣,就如同上天賜給我們的天使,誰會不寵愛自己的骨肉呢?
- 可是矛盾又弔詭的是,為人父母這樣的心態正是日後日復
一日溺寵的開始,最要命的是日積月累的養成孩子『理所當然』的心理,也就是叛逆和不孝的肇因……真的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3,也許您只是一時氣話,也許真的打算去買垃圾袋,但是,建議您還是再深思一下,因為孩子一直習慣了您對待他的方式,他可能完全不知道自己錯在那裡?甚至不知道為什麼父母對他的態度突然一百八十度大轉變?如果『熊熊』請他出去自立,很難想像後果會如何?除了安全還有行為偏差的問題也需要考慮,所以建議您是否再找專門提供諮詢的『親子教育』專家請教一下再決定做法,應該會比較好,因為我畢竟不是親子教育的專家,能幫的忙十分有限啊?只能提供一點點意見而已。但還是衷心的祝您早日全家和樂。』
因為後來沒有再見到這位憂心忡忡的母親繼續留言,所以,筆者無法得知後續的發展如何?也不知道他是否真的會去買大垃圾袋,狠下心來,把兒子的東西全扔到馬路上去?
老實說:筆者真的是希望她只是一時的氣話,因為這樣不但於事無補,反而只會造成反效果,因為習慣是天長地久累積出來的,親子關係的對應互動模式也是從孩子出生以後長時間形成的,所以,千萬不要等到木已成舟時才突然反悔,『突然』想要用完全不同的方式來管教子女,那樣不但沒有效果,只怕為把親子關係弄得更糟也更難收拾。
不過,遺憾的是,筆者實在沒有能力可以給予更直接有效的建,讓她能夠圓滿的解決這個煩惱,所以,只好代為求助於陳怡魁大師,請陳大師能為她指點一、二……
依據陳大師表示:
『現代社會中,親子關係越來越糟,管教子女的問題層出不窮,其實和飲食習慣的改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連。』
譬如古代是農業社會,為了增加勞動力,孩子生得比較多,因為日常生活條件不佳,所有的孩子從小就必須在半爭奪的環境中自求多福,所以,獨立性比較強,而且,因為從小就一一的要負擔起家中部份的勞力工作,所以也比較不容易有被過度溺愛的情形。
加上,那時絕大多數人都是餵食母奶,等於在嬰兒時期就和母親日常的食物一致,同時餵食母奶的孩子必然和母親會比較貼心。而成長之後,幾乎每天三餐都是和家人吃同樣的食物,因為食物是會影響體質和基本性格的,所以終年全家都吃相同的食物,在個性上,在思想觀念上自然比較接近,也就比較容易溝通。
還有最重要的是,那時的資訊不發達,極少會受到外來新潮思想衝激,不論教育程度如何,只要單單靠中國人傳統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那套理論就足以齊家了,也不會有人想反對或者抗拒,再加上『敬父如天,敬母如地』的威權觀念,甚至認為不孝之人,不單會遭到天打雷劈,死後還要下地獄受苦,下輩子會投胎變成畜生之類的神話警惕,所以真正忤逆不孝的人實在不多,而且就算有,往往又是出在那種過度溺寵子女的富有人家。
但是,現代社會幾乎完全改觀,因為生育的子女少,甚至獨生子的家庭很多,從小就特別溺寵當然就成了人之常情,而從出生起,餵食母奶的不多,大多數是喝牛奶長大,可以說從嬰兒期和母親日常飲食就已經脫節而沒有任何關連,之後,加上的各種副食品也大多是從外面買回來現成的,像各種麥粉,或專為嬰幼兒調配的名牌罐裝食物,而從父母當然不會和嬰幼兒去分食這種相同的食物。
然後,等到孩子開始上學,甚至幼稚園或安親班起,在學校裡吃的食物和父母又不一樣,到了青少年時期,又流行吃各種漢堡、炸雞、披薩之類的外國口味速食,在飲食習慣及口味喜好上和父母已經是南轅北轍,漸行漸遠,當然是體質和基本性格上都和父母不同,甚至少有相近之處,再加上現代資訊一日千里的發展,老一代和新一代的觀念上本來就已經不容易同步。
因此之故,如果再對子女只是一味予取予求的提供物質提供而疏忽了心靈上的溝通,那麼親子關係的日漸疏遠冷淡或者在青少年反叛期的忤逆行為,那是很常見的。』
接著陳怡魁大師又補充指出;以其精研六十年的食物成功學來說,食物的確會影響當事人的性格、觀念,尤其是互動關係密切的二人,例如夫妻、主管與部屬、業務人員與客戶、主僱、家長和小孩、婆媳…:等,當他們兩者之間,如果因溝通不良而產生很大的紛歧,則可以去研究看看雙方的飲食是否南轅北轍,例如孩子經常外食,不吃母親煮的飯菜;或者時日一久,會讓你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如果子女與父母之間的想法總是格格不入時,這時候你趕快去了解子女飲食的喜好,他愛吃你就跟著吃肉,愛吃辣的口味你就跟著吃辣,他吃速食你也跟著吃些速食,這樣子時日一久,你就會發現兩人的觀念想法將會漸漸一致。
如果有時去外面上館子時,子女點什麼你就跟著點什麼,不要和子女不一樣,例如子女喜歡吃烤肉、炸魚,你偏要吃炒青菜,香菇筍片。這樣下去,如果你們本來溝通就很好,還沒有什麼大問題;如果一直不佳,可能這樣經常的攝取不同的飲食下去,會更加深觀念的不一致,甚至嚴重影響了親子關係的和諧。
如果孩子三餐都在外面吃,很少吃家中老媽煮的飯菜,那麼,不妨偶而精心製作子女喜歡的菜色便當;讓孩子帶著妳親手做的便當去學校吃午餐,當然做母親的自己也要吃相同的菜色,經常這樣下去,親子關係自然可以改善。』
關於那位網友的切身煩惱,陳怡魁大師也做了中肯的建議,除了前述的基本方法,她本身最好也要調整一下特別的飲食結構,那就是;
『只要在每天早上起來,用一百CC的「酸酵奶」加一顆新鮮的蘋果,用果汁機打勻,當成一般果汁來喝,再配上一粒SD,如果以現在的身材體重覺得還算滿意,暫時不打算減肥塑身的話,可以再吃其他平常習慣的早餐來補充飽足感!』
筆者衷心的希望透過陳怡魁大師這樣特別的指點,這位網友也能看到,並且因此而能有效的改善親子關係,全家和樂融融。
備註:SD(陳怡魁大師推薦"祝福平"的綜合維生素群及多種微量礦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