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B2.核黃素 Riboflavin
維生素B2.核黃素.Riboflavin
特性
維生素B2又稱核黄素(Riboflavin),是屬維生素B族群,是人體13種必需維生素之一。
核黃素是由黃素(異四氯嘧啶環isoalloxazine ring)及核糖醇(ribitol) 側鏈所組成;它會以不同的型式存在於不同類型的食物中,蛋類、肉類、牛乳及乳製品都是核黃素的豐富來源。核黃素以游離或與蛋白質鍵結的型式存在於在乳類、蛋、強化麵包和穀類中;而其他大部份的食物中則以輔酶衍生物型式存在,但有少部份以磷酸鍵結的型式存在。
核黃素在組織中可被合成成磷酸酯,而形成兩種輔脢:黃素腺嘌呤雙核苷酸 (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FAD) 和黃素單核苷酸 (flavin mononucleotide;FMN),此二種輔脢可彌補其他許多輔酶的不足處,因而有彌補群脢之稱。
FAD、FMN及磷酸核黃素等在人體中需經消化轉成游離型式才可被吸收,核黃素多半會以非共價結合方式附著於蛋白質上,所以進入消化道後藉著胃酸及腸道酵素行水解作用才能釋放出來。核黃素要到達組織多以游離型式並以載體運輸方式通過細胞膜進行,但在腦中則以其輔酶素-FAD型式並以高度專一性的運輸方式進行。
核黃素的輔酶衍生物FAD、FMN可當作氧化酵素的輔因子;對於器官組織的功能運作、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質的代謝過程都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時核黃素也被發現可以結合自由基,避免細胞及DNA遭受破壞。視網中也有相當多量的游離核黃素存在,下眼簾浮腫時若補充適量的核黃素應可改善。
在人體中,核黃素的吸收以動物性來源較佳,銅、鋅、鐵、鎂等二價金屬因為會蟄合核黃素及FMN而抑制其吸收,另外酒精也會阻礙核黃素的消化吸收。核黃素具有橘黃色的結晶物,很穩定且不受大氣中的氧氣影響,在水中溶解的速度很慢,於280℃時開始被分解,不溶於有機劑,酸性溶劑中穏定但在鹼性溶劑及紫外線輻射下會呈現不穏定的情況。
多餘的核黃素會由尿液中排出,每日大約排出30%,在口服維生素數小時後,核黃素由尿液中排出會呈現螢光黃色接近亮橘黃色的化合物。
核黃素.Riboflavin
歷史
1917年:科學家發現了維生素B2 (Riboflavin),但其原本在美國被命名為維生素G。
1879年:英國化學家亞歷山大•溫特布萊思(Aliaksandr Hleb;1981年-)發現在牛奶上層的乳清中可分離出一種螢光黃綠色物質。
1932年:Warburg and Christian 從啤酒酵母中萃取出一種新的黃色酶,並出提出該物質在細胞的呼吸作用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1933年:Kuhn 和他的同事從1000多公斤牛奶中得到18毫克的蛋白和乳清中,獲得了晶黃色並具有可促進成長功能之因子,確認它為維生素B2,後來人們因為其分子式上有一個核糖醇而命它為核黃素
缺乏徵狀
核黃素很少會單獨缺乏,通常會伴隨其他營養素一起缺乏,但若維生素B2缺乏時間較長時,則可能造成以下徵狀:
口角炎(angular stomatitis)、舌炎(glossitis)、脂溢性皮膚炎(seborrheic dermatitis)及眼睛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