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B6. 吡哆醇 Pyridoxine
維生素B6. 吡哆醇.Pyridoxine
特性
維生素B6是水溶性的維生素,也是維生素B族群員之一,又名抗皮炎維生素、吡哆素,此物質是無色可溶於水及酒精的結晶體,因含有鹽 (HCl) 的成份,故帶有點鹹味道。它存在許多同質異構物,而這些異構維生素是可以互相轉換且都有活性,而當中最穏定的吡哆醇,在食物中分布較廣,容易被烹煮過程中的熱破壞,它主要的功能是擔任輔酶角色,是100多種酵素的輔酶並配合酵素進行蛋白質及胺基酸的代謝作用。體內有許多的神經傳導物質與荷爾蒙的組成分都是胺基酸,因此充足的維生素B6可以維護神經與內分泌系統的作用及有效調節全身機能,維持身體健康。
維生素B6協助合成多種胺基酸類荷爾蒙和神經傳導物質,如:血紅素的前驅物質等。色胺酸代謝生成菸鹼素及肝醣和脂肪酸的代謝反應,也需要維生素B6參與。營養所需:維生素B6是人體脂肪和糖代謝的必需物質,維生素B6主要作用在人體的血液、肌肉、神經、皮膚等,可幫助抗體的合成、消化系統中胃酸的製造、脂肪與蛋白質利用、維持鈉鉀平衡。
吡哆醇
歷史
在19世紀時,糙皮病(pellagra)除發現因菸鹼酸缺乏引起外,在1926年又發現另一種維生素在飼料中缺乏時,也會引起小老鼠誘發糙皮病,後來此物質在1934年被定名為維生素B6,直到1938~39年才被分離出來,並定性及能合成出維生素B6。
1934年:匈牙利醫生保羅•捷爾吉(Paul György)證實治愈幼鼠「肢痛症」的因子是維生素B6;而其他的研究也很快指出維生素B6缺乏會致使鼠、豬、狗等動物有抽蓄現象,以及在某些動物上出現小紅細胞性貧血。
1938年:塞繆爾(Samuel Lepkovsky)從米糠中分離出維生素B6結晶。
1939年:萊斯利•哈里斯Leslie Harris和卡爾Karl Folkers確定了吡哆醇的結構
1945年:斯內爾能夠證明這兩種形式的維生素B6:吡哆醛和吡哆胺。維生素B6被命名為吡哆醇是因其結構與吡啶同相。
缺乏徵狀
缺乏維生素B6一般會有食欲不振、食物利用率低、失重、嘔吐、下痢等毛病;嚴重缺乏會貧血、關節炎、小孩痙攣、憂鬱、頭痛、掉髮、易發炎、學習障礙、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