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穴學(十七)經絡與養生(上) - 黃帝內經易經 - 祝福平 陳怡魁 天目溶群 天目溶金 鎏金釉磁化缽(太缽)
字級:

經穴學(十七)經絡與養生(上)

(陳怡魁 老師)

講臨床,那麼臨床包括在針灸上的一個文化,國家用文化定義它,我認為是一個發展的障礙。因為醫療兩個字,要把它當為政治來操作的時候,會讓人家感覺的它不是一個文化,變成是像一種經濟,像一種商品。事實上文化本身政治應該不要插手,這個文化大概都會走樣。那麼既然世界上已經插手針灸文化,它規定侵入性的你不能用,你就不能針。但是我認為這個文化是中國人好幾千年來,這個民族在運作的,以前這麼專制的時代就不敢用政治手段來控制這個文化,為什麼現在這麼民主的時代來控制這個文化,我想很難去思考的問題,既然這樣的話,我們就要發展一個它的制度,我們的文化它的制度還是存在,我們的文化也要把它存在下去,所以我才會去弄出科技灌頂、乾坤共振的智慧導引,站在一個搞政治的這些人物,都會認為陳怡魁是在亂搞一通,事實上不是,這是一個文化,這個文化對健康有好幾種,你生理性的健康跟心理性的健康。宗教文化是心理性的,包括宗教的禮節這一種的運作,都是心理性的,那麼我們這一種做法,是生理性的。

治療學上,治跟療有什麼關係,治就是一定要用水混合一個東西在一個台子上,療有兩個,一個是吃下去,一個敷在皮膚上,這兩種而以。治是水跟這個台子上面,就是治包括有這個台,那麼這個平台是幹嘛的?躺病人的。所以有很多人在刮痧不沾水不沾油是錯誤的。刮痧一定要有水,什麼叫水?液體的意思,做什麼東西都要,我常常鼓勵人家去泡澡,泡到肚臍為止,這個也是治之一。在台上面,就是說你要放這個病人叫台,那個病人坐在椅子上也算一個台,躺在病床,那個也是台,但是一定要有水,在怎麼樣的情況之下,在怎麼樣的階段之下,最好要用刮的。在怎麼樣的情況之下最好要用療的,療就是用吃的。吃的時候,有的藥要放在灶裡煮後,吃進去才有辦法療。那麼這個角度包括工具方法,就是說你這小孩子多大要用什麼方法處理,才分成十二個,用長生、沐浴、冠帶、臨官、帝旺、衰、病、死、墓、絕、胎、養用這樣子來處理。

中醫要給人家吃中藥的時候,大概都用把脈,因為裡面的血液循環當中,心跳的多快,或者心臟跳的很慢,心跳的很快,它有幾樣的東西,我們用生理學來討論,再來為什麼要開這個處方,在中醫來講,人家手一按心跳的那麼快,快又虛就知道了,叫氧不足。供應的氧不足一定是血液的問題,血液帶氧的力量沒有,每一個細胞當中都打無線電話給供氧公司,那麼供氧公司的總部在哪裡,就是心臟,我這地方缺少很多的氧,心臟接到這個訊息之後,就趕快打的很快,所以就心跳很快。

那麼中醫來講,它不講紅血素的問題,講缺血的問題。脈一把知道了缺血,那麼缺血的原因很多,有的腸子裡面會出血氣虛,再來缺血是因為你骨髓裡面不會造血,第三那個血餓死,因為這個血沒有營養就餓死,有這三種。有經驗的中醫生脈一把就知道,你是出血呢、還是造血不行,還是沒有營養呢,把了之後,就會知道我要應該用什麼湯給你調養,應該要用四物湯或者什麼湯補血,就這樣子下去。如果說有出血的時候,血有遺失掉的時候,他一定什麼湯加上強心劑再加上止血劑。止血不要流掉的劑像阿膠這一類的一定要加下去,慢慢吃就成功了,因為給他血不要流掉,他就不缺了,不缺他的運作就漸漸好起來。這個是中醫,我們叫做文化醫學,中國醫學文化的理論。西洋不是,西洋馬上去查,血紅素那麼低,血蛋白、血清素,檢查血的問題,總共八十七種,通通看清楚之後,你這個是出血的話,馬上打針,打血小板,血紅素太低,馬上輸血,你如果滲血的時候,馬上打血蛋白,就是我們血液裡面的蛋白質,打了之後就會止血,用這種方式。所以像常常會失血的人,大概他的週期120天一到,他就快要暈到了,心跳很快,我們一分鐘心跳70~80幾下,他一分鐘大概心跳180下就快要暈到了,不行了就掛急診,馬上抽血一驗,不對就要輸血,大概120天就會一次,非常有規律的去做這件事情。

中醫以往處理的方法,大概有幾種,有針、灸、火罐、刮、放血。迅速很快的止血是放血,像腦溢血就“崩”破掉,這就一定要放血。這在臨床上非常的重要,治療學把比較要緊的,剛才我講的是一個診斷,診斷後再治療。

診斷學在西醫來講,它是另一套學問,診斷的人不能醫療,醫療的人不能製藥,不能去做藥,藥要別人做好,送來醫療的人,這個跟中國的文化完全不一樣。中國人是一把抓,獨裁,我診斷脈一把,該吃什麼湯就寫下,寫下之後,他還要監督,你這個藥是真的假的,我小柴胡湯裡面總共有幾種什麼東西,那個醫師都要懂。很可惜後來一直演變,演變到台灣的中醫的時候,我講的是來台灣的中醫,剛剛開始只會抄處方,連藥也不懂,變成分開,賣中藥的人才懂藥,這個叫柴胡,這個叫什麼藥,變成醫不懂藥,醫懂得開處方,開處方是抄處方,所以日本人對這個東西有研究。事實上中醫跟中藥日本人研究的非常好,比中國人還要好,最後因為研究的相當好。他們又規定我們研究這麼好,應該要有醫師資格的人來使用,糟糕,等到我聯考考到醫師,再去讀醫師讀七年,臨床三年,你用功十年,你以前會的中醫都忘光了。

聲明:本文內容所提及之食物或維他命…等,皆為提供建議,不具醫療與治病等藥效,請自行參考。

2022-03-06